2022年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科目重点概念7:认识的本质
2022年浙江成人高考考试时间定于2022年11月5日和6日,准备报考专升本层次的考生,需参加政治、外语及专业基础课三门必考科目的考试,成考帮考前辅导平台提醒各位考生提前进行复习,科学备考。此外,成考帮考前辅导平台为帮助各位考生更有效的复习,将逐步对各层次、各科目的复习重点进行整理发布,以供考生参考。本次更新内容为《2022年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科目重点概念7:认识的本质》,请考生注意。
1.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1)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批判唯心主义把实践归结为主观精神活动的错误,也克服旧唯物主义把实践等同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缺陷,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点
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客观物质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物质性的。只有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才能从根本上与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第二,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的自觉能动性突出地表现在它的创造性,即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中本来没有的东西。这种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其发挥程度的高低,是人类实践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坚持实践的自觉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与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只有坚持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才能从根本上既与唯心主义实践观,又与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
(3)实践的基本形式
人类的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生产实践。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二,社会交往实践。处理和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交往实践是为了配合生产实践所进行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中,这种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第三,科学探索实践。科学探索实践是在近代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一种探索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尝试性和准备性的实践活动。在现代社会,这种实践活动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其次,只是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再次,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是直接经验,通过读书以及其他方式学习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新材料,推动人们去探索和解决;其次,实践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经验和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使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再次,实践还改造了人们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人们在实践中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人们认识的目的在于正确地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总之,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认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依赖于实践。所以,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3.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于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科学地指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认识论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问题。正是对这种关系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能动的反映论与直观的反映论之间不同观点的对立,要深刻地把握认识的本质,必须弄清这些对立的不同观点。
(I)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对立和分歧的焦点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能否为人们所认识,人们是否具有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不可知论是一种否认人类能够认识客观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可能性的哲学理论。不可知论的基本哲学倾向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其社会作用是调和科学和神学的对立,贬损知识的作用,对于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十分有害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在论证世界的可知性时,都对不可知论进行过批判。
一切唯物主义哲学都是可知论。唯物主义可知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事实和前提出发,认为物质世界是人类认识的根本对象,人能够在自己的感觉、观念和思想中再现客观世界。近代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在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不能用感官感觉的现象和感知的属性,人的理性能力能够从现象达到对本质的认识;个别人所不知道的事情,人们集合起来就会知道;我们现代尚未认识的事物,将被我们的后代所认识。
(2)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在承认世界可知性的前提下,对世界为什么可知和如何可知的问题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其对立和斗争的焦点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心主义哲学把物质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和“客观精神”的产物,认为思想和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故称先验论或先天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思想或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思想或认识是神灵的启示和绝对精神的产物。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具体说法和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是主张认识来源于精神,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认识路线,否认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最本质的共同特征。所谓反映论就是确认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原则,坚持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反映,被反映者不依赖于反映者而独立存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承认和肯定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物质世界,它是人们认识的对象,是认识内容的唯一来源。离开客观世界,离开被反映者,认识就失去了对象和内容,也就不会产生反映。承认和肯定反映论的这一基本观点,就是承认和肯定客观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主观精神世界是第二性的,从而划清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界限。
其二,承认和肯定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只承认客观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内容和源泉,这是反映论的首要前提,但还不等于反映论。只有承认和肯定认识既以客观世界的事物为内容,又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才算是反映论。承认和肯定反映论的这一基本观点,就划清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
其三,承认和肯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主张认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世界,获得客观真理。反映是由反映者来实现的。虽然反映者要受到自身肉体和精神状况的制约,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会有所不同,但人的认识能够反映外部世界,能够认识客观真理。承认和肯定反映论的这一基本观点,就划清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同不可知论的界限。
唯物主义反映论这三个基本观点是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割裂或否认其中任何一个基本观点,都必然离开唯物主义反映论,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或不可知论。
(3)能动的反映论和直观反映论的根本区别
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在怎样反映客观世界这个重大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又存在着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旧唯物主义的反映沦有两个根本的缺陷:其一,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离开社会实践,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考察人的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正因为这样,它看不到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同动物的反映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把认识过程看做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客体刺激而作出直观反映的过程;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它把客体仅仅看成是认识的对象,只看到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没有看到客体是主体的实践对象,是更为重要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从而不了解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在社会领域,它不能坚持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陷入了唯心史观。
其二,旧唯物主义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因而不懂得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正因为这样,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正是在实践基础上由不知到知、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的不断扩展、不断深化发展,把认识看成是从客体到主体单向的一次完成的反映;不懂得主体和客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辩证法,因而看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不了解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矛盾的一系列辩证关系,在认识上陷入片面性和绝对化。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两个根本缺陷,使它不能揭示认识的真正本质、过程和基本规律,从而不能驳倒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立足于社会实践并应用辩证法来说明认识的产生、本质、过程和基本规律,创立能动的科学的反映论,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首先,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科学地确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由此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正是在这种双重关系中,主体不断地克服自身与客体的矛盾,使认识不断地发展和深化,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产生和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规律性。同时,实践又锻炼和发展了主体的认识能力,创造新的认识工具,扩大认识领域,提高认识精度,不断地使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总之,实践表明,主体是为了实现一定的认识目的而自觉地主动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反映客观世界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认识主体在实践中积极能动地反映和创造的过程。
其次,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地阐明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揭示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指明了人的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认识的辩证运动不仅表现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且表现为理性认识能动地返回实践、指导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的认识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认识辩证运动的基本规律。
最后,它把反映论原则贯彻到各个领域,是全面的彻底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不仅认为,人们的自然知识是对自然界的反映,从而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区别开来;而且还把反映论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社会知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从而对社会意识现象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不彻底性。
总之,由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观点和辩证法观点,它是直观、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观点和辩证法观点,因而它是能动的科学的反映论。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观点,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实现了人类认识论的伟大变革。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是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反映具有摹写性是指,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某一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反映具有创造性是指,人的认识不是对客观对象简单的直观的摹写,不是照镜子似的原物映现,而是一种能动地创造性的活动。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活动不仅仅是要获得与直观客体相对应的感性形象,更为重要的是以概念、命题、公式等抽象形式出现把握客体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是在对客体感性材料加工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反映的创造性体现着主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实际认识过程中,摹写性与创造性是辩证的统一。摹写是具有创造性的摹写,而不是直观的照镜子式的摹写;创造是以摹写为基础的创造,而不是主观随意的创造。如果只讲反映的创造性,不重视反映的摹写性,就会陷入否认认识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如果把反映完全等同于摹写,不重视反映过程的创造性,就会陷入否认认识能动性的旧唯物主义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温馨提示:专升本《政治》科目的考试时间是上午9时至11时3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网站文章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ycdj.org.cn/zhengzhi/10608.html